2012-06-29
來源:聲動傳媒 配音網(wǎng)
標簽:北京 國學 錄音 文本
瀏覽(4260)
男聲:
歡迎進入樂讀寶有聲系列/學前必讀/國學篇/目錄/唐詩第4頁/鳥鳴澗第4頁/古朗月行第5頁/春夜喜雨第6頁/暮江吟第7頁/登鸛雀樓第8頁/詠鵝第9頁/馬詩第10頁/宋詞第11頁/清平樂第11頁/如夢令第12頁/望江梅第13頁/卜算子•詠梅第14頁/元曲第15頁/天凈沙•秋思第15頁/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第16頁/論語第17頁/離騷第23頁/詩經(jīng)第26頁/老子第29頁/莊子第31頁/三字經(jīng)第32頁/百家姓第38頁/成語故事第41頁/對聯(lián)第44頁/
唐詩 鳥鳴澗
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作者】王維,盛唐時期著名詩人,以山水詩著稱,與孟浩然合稱“王孟”。他的詩和畫都有很高的水平,人們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意】寂靜的春夜,我悠閑地看著桂花飄落,山中更顯得空寂。月亮出來了,驚動了山里的鳥兒,它們清脆的叫聲在山澗中回蕩。/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山谷的寧靜,寫了花落、月出、鳥鳴等景象,更顯出山中春夜的幽靜和美麗。/十里飄香。/好安靜呀!/王維的詩和畫都有很高的水平,人們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古朗月行(節(jié)選)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作者】李白,唐代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與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以抒情為主,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
【詩意】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盤子;又懷疑它是瑤臺里的鏡子,飛到了天上的云彩之間。/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小時候?qū)υ铝恋奶煺嫦敕?,表現(xiàn)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好大好圓的月亮??!/我是詩仙李白喲!/
春夜喜雨(節(jié)選)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作者】杜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藝精湛,被后人尊為“詩圣”。他的詩反映了老百姓的艱苦生活,表達了對老百姓的熱愛和同情。
【詩意】珍貴的雨好像知道時節(jié)一樣,在春天人們需要的時候,它就下起來了。你看它伴著和風在夜里悄悄降落,無聲無息地滋潤著大地。/
【賞析】 這首詩把春雨寫活了,寫它懂得造福人類,滋潤萬物。從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杜甫關(guān)心人民的高尚情懷。/呵呵!我來得正是時候吧!/人們叫我“詩圣”!/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作者】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與李白、杜甫并稱唐代三大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據(jù)說每當他寫完一首詩,都要念給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婦人聽,如果老人家聽不懂,他就修改,直到老人家聽懂為止。
【詩意】一道斜陽照在江面上,江水呈現(xiàn)出一半碧綠一半鮮紅。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可愛啊,露水像晶瑩的珍珠,月亮像一張彎弓。/
【賞析】 這首詩鮮明地描寫了夕陽西沉到新月剛剛升起時候的景色,最后一句的兩個比喻用得既有趣又優(yōu)美。/無邊無際的大江。/我寫的詩可好懂啦!/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王之渙,唐代詩人,以寫邊塞詩見長。他的作品雖然很少,但首首都是精品。
【詩意】夕陽傍著山巒落下去了,黃河水滾滾地流向大海。人們想要看到更遠的景色,就必須登上更高一層的樓。/
【賞析】 這首詩寫了壯麗雄偉的景象,并通過登樓的過程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我是雄偉的大山。/站在樓上看得好遠哦!/詠鵝 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作者】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據(jù)說他小時候就很會寫詩,他家的客人為了考他,就要小駱賓王以“鵝”為題作一首詩,他很快地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詠鵝》。
【詩意】池塘里,一群漂亮的白鵝正彎曲著脖子,開心地唱著歌,它們披著一身潔白的羽毛,在碧波蕩漾的池水里悠閑地用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水波。/
【賞析】 這首詩生動具體地寫出了鵝的可愛,寫了它的唱歌,寫了它的游泳,讀了這首詩,你不想和它一起玩耍嗎? /
馬詩(節(jié)選)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作者】李賀,晚唐詩人,被后人稱作“詩鬼”。他的詩充滿奇麗的想象。他寫詩很勤奮,據(jù)說他每天背著書袋出門,腦袋里想到什么詩就馬上用紙和筆記下來?!驹娨狻窟|闊的沙漠像蒙上了一層白雪,燕山上升起了像戰(zhàn)刀吳鉤一樣彎彎的月亮。什么時候,能讓我這匹駿馬戴上黃金籠頭,在秋高氣爽的大地上飛馳。/
【賞析】 這首詩表面上說的是馬,其實是用馬來比喻詩人自己,表達了他渴望一展才華的心情。/我要上戰(zhàn)場啦!/
宋詞 清平樂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作者】辛棄疾,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與蘇軾齊名,合稱“蘇辛”。
【譯文】茅屋很矮小,溪邊碧草青青,一對老年夫婦在家里說著家常話。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面豆地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雞籠。最有趣的是調(diào)皮的小兒子,正躺在溪邊剝蓮蓬吃呢!/
【賞析】 這首詩用幾句話寫出了一家五口人的活動,簡潔又自然。/你看到過我這樣的茅屋嗎?/蓮蓬真好吃!我還要。/看看我做的雞籠好漂亮!
女聲: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作者】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學家,婉約派女詞人,與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huán)形山的女性。
【譯文】常?;貞浧鹉且惶?,我們在溪邊的亭子附近游玩,一直玩到太陽下山。那時候沉浸在快樂中都不知道回家的路了。直到天黑,玩到盡興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劃進了荷花塘的深處,劃啊劃,由于劃得太急了,把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驚飛起來了。/
【賞析】 一次春游,玩得真開心。漿聲、笑語聲和鳥拍打翅膀的聲音,構(gòu)成一幅歡樂的畫面。/我是美麗的女詩人,我叫李清照!/你坐過船嗎?/荷花真美麗!/
男聲:
望江梅 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被人們稱作“千古詞帝”。
【譯文】在夢里,我回到了遙遠的南方,正是清秋時節(jié)。千里江山,一片秋色。晚上,將船停在蘆花深處。清冷的月光下,傳來了幽幽的笛聲。/
【賞析】 這是一個優(yōu)美的夢境,千里江山,孤舟夜泊,月下聞笛,令人神往。/月亮好美呀!/我是李煜,我的詞寫得可好啦!/卜算子•詠梅 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者】陸游,南宋著名詩人,寫了許多愛國詩篇,他一生總共寫了九千多首詩,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
【譯文】驛站外的斷橋邊,梅花獨自開放,沒人理會。黃昏時候,孤零零的梅花又遭到風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與百花爭奇斗艷,也不理睬百花對它的妒忌和排斥。它在春天默默凋謝,然后化作泥土、灰塵,卻依然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
【賞析】 詞中的梅花雖然孤獨冷清,又遭受風雨的侵襲,但依然獨自散發(fā)著幽香。這其實也就是寫作者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的性格特征。/我是梅花,古人很喜歡我哦!/彎彎的樹干。/
元曲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馬致遠,元散曲作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譯文】烏鴉棲息在一棵老樹下,一戶人家依傍在小橋流水邊;古道上,一匹瘦馬在秋風中瑟瑟發(fā)抖,太陽落山了,飄泊的人還在天涯海角。/
【賞析】 作者選取了有代表性的景物,表現(xiàn)了飄泊在外的游子情懷。/太陽下山了。/什么時候才能到家呀!/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張養(yǎng)浩,元代著名的散曲家,這首小令是作者在去陜西救災(zāi)途中寫的?!咀g文】山巒起伏,波濤翻滾,潼關(guān)是多么雄偉,又是多么險要啊。我向西望長安古都,心緒萬千。令人傷心的是過去那些王朝興建的宮殿都化作了黃土。一個王朝興盛的時候,苦的是老百姓;一個王朝滅亡的時候,苦的還是老百姓。/
【賞析】 作者評判歷史,是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場上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八個字,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封建社會改朝換代的實質(zhì);無論誰當皇帝,老百姓都要遭受災(zāi)難。/多么漂亮的宮殿呀!/修對面這座宮殿,老百姓吃了多少苦呀!/
論語(節(jié)選)/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了。”
【體會】讀書要慢慢品味。/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又要學習了!/
論語(節(jié)選)/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學習,只會對人有害。”
【體會】學習的時候多動腦筋,就會越學越明白。/讀書很好玩哦!/可不能讀死書喲。/論語(節(jié)選)/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孔子說:“犯了錯誤而不去努力改正,那就是真正的錯誤。”
【體會】我們是在錯誤中變聰明的。/我犯了這么大的錯誤怎么辦呢?/大王,改了就行了!/
論語(節(jié)選)/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思想主張不同的人,不要同他一起謀劃。”
【體會】志同道合是最重要的。/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人活著就是要多做好事!/論語(節(jié)選)/子曰:辭達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語言只要能清楚地表達意思就行了。”
【體會】做人要誠實,說話要樸實真誠。/小朋友說話的時候把自己所想的意思清楚地說出來就可以了/
論語(節(jié)選)/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必定有我可以學習的人在其中。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參照自己的情況加以改正。”
【體會】一個人只要肯學習,到處都是機會哦!/你說得有道理!/我的觀點對嗎?/說得太好啦!/離騷(節(jié)選) 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屈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他遭人陷害,被流放江南,仍然擔心祖國的安危,當看到國家無望時,悲憤之中自投汩羅江而死。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賞析】幾千年來,這句話都引起了有識之士的強烈共鳴。詩句概括了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古人的帽子。/路好長啊,但我一定要走下去!/多好的寶劍?。?離騷(節(jié)選)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譯文】我長嘆一聲,淚水禁不住流下來,哀憐民生的苦難太多了。
【賞析】這兩句詩,體現(xiàn)了屈原同情和關(guān)心人民群眾的高尚品格。/唉!/生活真難啊!/
離騷(節(jié)選)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譯文】這也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哪怕死上許多次,絕不會后悔。
【賞析】人們常用“雖九死其猶未悔”來說明堅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屈原,我們喜歡你!/
詩經(jīng)(節(jié)選)/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譯文】她去采香蒿啊,我一天沒見到她,好像有幾個季度沒見到她一樣。
【賞析】“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用夸張的手法,把想念人的內(nèi)心活動寫得很具體、很深刻。/很晚了,采藥的人,你快點回家呀!/好漂亮的香蒿?。?我今天在外面采摘一天了,收獲真大?。?把我采回去吧,我可以做藥呢!/
詩經(jīng)(節(jié)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譯文】當初,我去參軍的時候,風吹著楊柳;如今,我返回家鄉(xiāng)的途中,卻大雪紛飛。
【賞析】這是千古傳誦的佳句,用鮮明的景物對比表現(xiàn)了士兵歸來時又悲又喜的心情。/我保衛(wèi)了祖國。/好大的雪啊!真冷!/
詩經(jīng)(節(jié)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別的山中的石頭可以用來琢磨玉器。
【賞析】這句話用來說明:要吸取別人的長處、經(jīng)驗、好意見,以提高自己,辦好自己的事情。/可不能浪費好材料哦!/把我搬回去可以磨成漂亮的玉啦!/
老子(節(jié)選)/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譯文】災(zāi)禍里面總是有幸福、吉祥依存著;幸福、吉祥中也蘊藏著災(zāi)禍,它們之間變化無常,誰知道它的盡頭呢?
【賞析】事物總是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的,一時的不順利不要著急,馬上就會好的喲!/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我這里有好多的故事呢!你想看嗎?/
老子(節(jié)選)/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譯文】能了解別人的人,可以說是智慧的;能察覺自己的優(yōu)缺點,可以說是明智的人;能戰(zhàn)勝別人的人是強有力的;能戰(zhàn)勝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賞析】人往往是被自己打敗,戰(zhàn)勝自我是最重要的。/承讓!承讓!/你的武功太高了!/
莊子(節(jié)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譯文】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賞析】人生苦短,知識無限,讓我們抓緊時間學習吧!/遼闊的大海!/知識就像大海一樣!/
三字經(jīng)(節(jié)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的本質(zhì)都差不多。長大后,環(huán)境變了,人的習性就變得不同了。
【體會】人之初,就像一張白紙,小朋友,你準備怎樣畫你的人生呢?/我在這!/你在哪里呀?/我們來玩捉迷藏吧!/
三字經(jīng)(節(jié)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做兒女,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里學習為人處事的禮節(jié)和知識?!倔w會】學習的第一目標是學會做人,做人的第一目標是學會尊重人。/你真是個懂禮貌的孩子!/老師您好!/
三字經(jīng)(節(jié)選)/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譯文】黃香,東漢人,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冬天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yīng)該效仿的。漢代的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yīng)該知道的。
【體會】從小學會替他人著想,這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品德。/我最小,所以我吃小梨子。/真是個好孩子!/
女聲:
三字經(jīng)(節(jié)選)/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譯文】稻、粱、豆、麥、黍、稷為六谷(黍是黃米,稷是小米,后來兩者合二為一,將“六谷”合為“五谷”)。它們是人類食用的主要糧食作物。
【體會】可不能變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呆子喲!/看我紅得多么燦爛!/我是麥子,我的麥芒很尖喲!/我是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