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寺及其寺名的由來
安曲查理寺——言獅文殊林,位于四川省阿壩自治州阿壩縣境內,屬藏傳佛教格魯派,是由第二世安曲仁波切——大班智達、至尊貢曲丹貝堅參 于藏歷水羊年(即公元1823年)所創(chuàng)建。許多續(xù)部中都該寺有詳細授記和稱贊。如《文殊幻網續(xù)》中云:“‘啊’字字中寶,義深真諦字。”“啊”字為一切萬物之根源,乃寺名之第一個字,音譯為“安”,“曲”字為殊勝之意,“安曲”則“勝啊”之意也。
查理寺是阿壩地區(qū)首座辯經學院式的寺院,故寺院命名為“查理寺”,意為“哲學院”。從創(chuàng)建至今,在歷代安曲仁波切和歷代貢唐倉大師,以及歷任五十多位赤巴的主持下,查理寺一直以廣聞深思、精進修持的學修原 則,守護并弘揚宗喀巴大師開創(chuàng)的顯密并重的博大思想和圓滿的教法傳承,并在不少地區(qū)便建立了附屬子寺,從而亦成為阿壩地區(qū)的六大寺院之一。聲動傳媒作為阿壩州配音的首選,長期提供高品質低價位的城市人文建設介紹文本配音景點建筑介紹專題片腳本配音以及宗教建筑介紹文本配音等,以專業(yè)和服務立足于阿壩州配音,聲動傳媒配音公司是阿壩州配音公司中的領軍者。
二、建寺的地理位置
查理寺建于觀世音菩薩慈悲攝受的圣地——雪域藏地,地處三大藏區(qū)的“多麥”南緣,距甘、青草原牧區(qū)不遠,與嘉絨為鄰,位于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境內,距縣城40多公里,離成都450多公里,海拔三千四百米左右的吉祥之地。第六世貢唐大師曾如此贊道:“便得佛陀之授記,名為吉祥文殊林,今能親臨目睹者,此乃遇見諸善緣”。
真如許多續(xù)部中所稱贊,這里地勢獨特,氣候溫和,風景優(yōu)美,而具有吉祥圓滿之瑞相。石山、草山,山高地凈,茂林密布,修竹叢生,鹿群羚隊悠然棲息,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前后山勢如同勇猛威武之虎和固執(zhí)驕傲之牛相互爭威,中間仿佛昂首闊步的大象在從旁勸和,這樣的山勢地貌、河水流向,正是在許多續(xù)部中被稱贊為修煉瑜伽的殊勝之地,既是佛曾授記,也是許多高僧大德稱贊之地。又因其與內地四大名山之一文殊菩薩圣地五臺山極為相似,故亦堪稱藏區(qū)的文殊菩薩圣地。
三、寺院的建筑及其文物
安曲查理寺的主要建筑有包括大經堂和各扎倉的經堂共八座,另外還有紅宮、無量壽殿、馬頭明王殿、彌勒殿、度母殿、觀音殿、辯經院、菩提寶塔等,并且有金光閃爍、耀眼奪目的金瓦、金頂、雌雄雙鹿等建筑裝飾。這些建筑物均富有濃郁的藏族藝術特點,散發(fā)著藏傳佛教獨特的魅力,反映了藏民族通過建筑造型而傳達的佛教思想和獨特的審美觀,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
查理寺是阿壩一帶文物保存量最大、最完整的寺院,所保存的文物都有悠久的歷史和神奇的傳說。其中主要有:1.天降妙音文殊像;2.千手千眼觀世音像,曾多次有人目睹過這一尊殊勝的銅塑觀音搖頭而動,并且十世班禪大師參拜時獻上的哈達被隔著玻璃屏而納受入內,極為神奇;3.由至尊宗喀巴大師親手塑造的成就者隆多喇嘛像——法語天詠尊;4.另外還供奉有特別殊勝的泥塑像、藥制像、檀木雕像、金銀銅鑄像千萬尊;5.宗喀巴大師的骨舍利寶塔;6.如《露珠般若經》等以金、銀、墨印刷或手寫的經、律、論三藏寶典,如大藏經、大德論集、宗喀八十部等,約有十萬寶藏典著。
如此珍貴的三寶法物,誠信者僅見聞憶念,也能福田圓滿、功德無量。其珍貴的信仰價值和文化價值豈能用短文篇章一述而盡,故只是稍加介紹。
四、寺院的課程及學制
在查理寺求學入寺者應具的條件如下:首先要在一位具德合格的善知識前受清凈戒律,并且是受持絲毫無損者;其次,對教法和經論的學習要有積極、精進的心志;再次,見解清凈,行為端正,愿意接受、奉行寺規(guī)教規(guī),并有長期留在此地的意愿和具足誠信。
查理寺共由七個扎倉和十三個班級組成。其中,續(xù)部吉祥下密院傳承的便有七個扎倉,是勝樂扎倉——吉祥大菩提院,普明扎倉——明智增上院,密集扎倉——吉祥聞思寶院,時輪扎倉——眾賢大樂院,怖畏扎倉——賢智寶院,醫(yī)學扎倉——琉璃利眾院,現證扎倉——現證大菩提院。
這些扎倉的僧眾,首先要學習背誦各自所屬扎倉的本尊儀軌文,接著要學習唱念腔調、法器吹奏、繪制壇城等,在完全掌握這些知識的基礎上,擔任從香燈師直至阿阇黎間的所有職務,依次圓滿完成修身傳承,然后從制造供品、擺供方式的學習開始,要完成直至灌頂和竅訣生圓次第的修煉瑜伽等實際修持,如此依次完成密乘修學的所有內容。
十三個班級的學制是:從“攝類學”開始,學習量學、般若學、中觀學、俱舍論、律學等五部大論,大約經過20多年的學修,要通過般若巡辯、大愿眾辯、露天會辯等答辯,領取格西然江巴、拉然巴、俄然巴等學位。
這十三個班級中,一年共分為4個大學期、2個中學期、3個小學期,分別是1個月、20天、15天,共220天的學期日。在此期間,要精進聞思修行,對諸大經論進行講演和答辯。在兩個學期之間的空隙中,要背誦經論、修持密乘,閉關精進地修持生圓二次第瑜伽。此外,為了順利進入下一學期,必須聞習經論,背誦科目,對大經大論的精進學修要如流水般持之以恒,從不間斷。
此外,查理寺又設有學習繪制壇城、塑造佛像等工藝課程,藏醫(yī)藥學的治療和制藥制香等醫(yī)療學科,還有文法修辭、天文歷算、人文地理、治理環(huán)境、栽培樹苗等眾多科目的學習和實踐。
另寺院還編輯和發(fā)行有內部刊物查理寺年刊——《妙音憨笑》,并有由寺院主持、由格西們著作的《般若經論結合大疏》等書籍。
這些佛教理論和社會學科相結合的學修和實踐課程的設立,為廣大信眾提供了施教和學習平臺,可以說是一個綜合性的學府,也是信眾們的精神樂園。因此,不分教派,薩迦、寧瑪、覺囊、噶舉等各教派、各地的學者才子們如蜂聚蓮苑,云集于此,以聞思和修持殊勝圓滿的教法。
五、現任寺主第四世安曲仁波切
富有教證功德的賢能尊師,第四世安曲仁波切•羅桑圖丹成力欽繞益西嘉措,1945年誕生于雪域嘉絨地方、今為馬爾康縣小水溝。仁波切降生時便呈現顯現許多奇特的瑞祥。誕生時在家門前對岸的巖石上自然呈現七個“啊”字,至今依然存在。
仁波切被第十世班禪大師羅桑成力林周卻吉堅參認定為第三世安曲仁波切的轉世,并在查理寺舉行了坐床典禮。
1957年,仁波切赴衛(wèi)藏參加桑普寺辯經法會,參加了多場答辯,他那德才兼?zhèn)涞膶W問令眾人贊不絕口。
1959年,因歷史變革,仁波切赴印度入巴薩寺,開始學習五部大論。先后在至尊經師和至尊宋仁波切前聞思學習顯密論典。而后又在波羅奈斯雪域祖拉大學繼續(xù)深造,學習內外各種文化,在此期間榮獲第一名阿雜然的榮譽。
1977年,在格魯大祈愿法會上,于哲蚌寺大經堂內進行的格西拉然巴答辯會中,仁波切在三大寺所有智者大德高僧上萬眾前進行答辯,通過考核,榮獲了三大寺格西拉然巴的最高學位。
從1980年6月開始,至1982年6月,仁波切任教于歐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講授藏語和佛教的知識。
1987年,應第十世班禪大師的邀請,他赴北京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的教授。
1994年,仁波切任甘丹寺夏澤扎倉的總法臺,在此期間,仁波切致力于推行僧眾的聞思修行,使寺院的傳承與作風進行規(guī)范化。
2000年,肩負重任的仁波切不分教派,帶領雪域佛教界,包括雍仲苯教在內的德高望重的成就者們,建立起了佛教與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發(fā)表了《問答陽光》、《佛教與科學之間的金橋》、《量學與科學之間的和諧》等幾十篇關于佛教與科學的文章和長篇論文,得到了教內外人士的推崇,獲得了“佛教與科學并重兼行的開創(chuàng)者”的榮譽稱號。
此外,更重要的事跡乃是仁波切所著的大論《印藏智者理路》,共上下兩冊。此書所闡述的教理,正如仁波切所言,“印度靈鷲山,釋迦王尊法。”,是導師釋迦王尊所贊嘆,由龍樹、無著等二勝六莊嚴所開辟,由妙音文殊宗喀巴大師所弘揚的理論思想,是一部結合了《大般若》和《現觀莊嚴論》的大疏。該書及《總綱金鬘》等七部著作,現已出版。
六、對僧俗二眾的教導
2012年,仁波切回故鄉(xiāng)時向寺院僧眾說道:
一座寺院的發(fā)展取決于能否極力提倡和推行聞思修行事業(yè),如同一串念珠是由108個珠子一顆顆串連而成,這個責任也落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并且每一個人都要認識到這是自己應負的責任,這很重要。
一個寺院最主要事業(yè)就是聞思修持,修持戒定慧三學,其中最重要的是戒律的行持。僧眾應潛心研習經律論三藏,若未能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這個寺院沒能做好它應盡的責任,相反,只要有良好的戒定慧三學的聞思和修持,這一座寺院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則毋庸置疑,這是諸佛菩薩同聲肯定和稱贊的事。
在此基礎上,建設好寺院,不給社會民眾增添負擔,而是成為能讓社會民眾滿意和敬仰的圣地,這也非常重要。要知道,一個寺院的經濟需要得到發(fā)展,這是它有能力作為聞習、研究經律論三藏的輔助條件,這更重要。當然,這也會面臨許多的困難,但自己要去面對,應當知道這一點。并且,在面臨各種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我們要知道該怎么去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和新的思路,這是必然的趨勢。
仁波切還講道,無論去哪座寺院,總而言之,在《菩提道次第》或只少要學習顯密二次第綱要——《圣道啟門頌》等論述,使所學所聞與自身的實踐相結合才是重中之重。
仁波切在教導民眾時講道:
各地區(qū)的民眾,不能做吸煙酗酒、賭博、搶劫等壞事,應以健康為基本,積極地棄惡揚善,要去做促進民族和諧、宗教和諧、教派和諧,為地區(qū)間和睦相處有益的事,彼此間應寬容相待。還要保護大自然,了解保護大自然的利益好處和價值——這些應當自己去認知,我們要保護好百花盛開的美麗草原。
我從1983年時開始提倡保護叢林、種植樹苗,希望你們以后也能一如既往地每年種植樹木、栽培樹苗,這都很重要。
同時,我還希望你們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能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要尊老愛幼,培養(yǎng)良好的品行,與別的民族比肩并進。
若能做到這些,從佛法而言,你們就是符合佛子菩薩行之行為,也是合格的修行。同樣能繼承民族的良好傳統(tǒng),遵守國法的良民,這樣也就有了生而為人的意義和價值。
七、結語
承蒙上師三寶的恩賜,加之內外各種善緣的和合,寺院僧眾和廣大信眾期盼已久的心愿終于得以實現——至尊安曲仁波切今年順利回到了家鄉(xiāng)。廣大信眾能親見仁波切,傾聽法語,渴盼的心田得到春雨的滋潤。
在此僅僅記錄了仁波切的法身點滴事業(yè),如同許多經論里所說:隨喜、祈愿善知識,則能圓滿?;圪Y糧。為使所有的有緣人士增上信心,在此向廣大信眾呈獻仁波切今年回故鄉(xiāng)時的相關影片。以此所積的一切善業(yè),作為生生世世親近善知識和殊勝教法之因,回向給一切有緣眾生。
吉祥圓滿!
嘉樣桑木旦譯
本文由聲動傳媒阿壩州配音網整理歸納,版權屬聲動傳媒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全國統(tǒng)一免費配音服務熱線:400-600-5012
更多文案、新聞資訊請點擊阿壩州配音網:http://gwc10k.com/city-abazhou
更多專業(yè)阿壩州配音樣音試聽欣賞請點擊:http://gwc10k.com/c-py.html
【聲動傳媒嚴正聲明:聲動傳媒所屬網站發(fā)布的所有文字、圖片及其他內容版權為聲動傳媒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